讓學生愛上數學課的幾點體會
素質教育是要創造這樣一種境界——學生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是互通有無的關系,而不是“警察與小偷”式的緊張對立關系。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首先應讓學生愛上數學課。下面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小組學習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小組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小組中學得自覺,學得愉快,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學“口算除法”時,由于思考方法與口算乘法的方法相近,我決定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新授課時,在復習完一組乘法口算題:20×4= 300×2= 12×3=
240×2= 后,我設計了依次出現的4組口算題:
1、 30÷3= 40÷2= 60÷3= 80÷2=
2、 500÷5= 8000÷2= 6000÷3= 900÷3=
3、 69÷3= 55÷5= 48÷4= 96÷3=
4、 240÷2= 7700÷7= 860÷2= 3900÷3=
要求學生4人一組,合作完成每一組題。這時的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因為優等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和后進生的能力也在同學的幫助下得到了提高。這樣每個孩子實際上得到了16道口算題的練習,不僅使他們熟練了口算除法的方法,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孩子們都能較輕松地進行口算后,我請學生歸納:1、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2、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學生們都能輕松自如地加以回答。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同桌互相出題考對方;聽寫算式(如:7除70等于多少?84里面有幾個4?……);奪紅旗等活動。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個個興高采烈,枯燥乏味的計算課變成了展現自己豐采的機會。學生在輕松、活躍、互相合作的氣氛中嘗試并逐步掌握知識。這樣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孩子由怕學數學向愛學數學轉變,計算課也不再是老師、學生頭痛的課了。
二、放手嘗試
1984年,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現在教學上‘滿堂灌’的現象還存在,要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的發展。”大膽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去嘗試、去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勇氣的。因為這樣做,學生不會再完全按照你的思路去回答問題,也許會五花八門。這要求教師有充分的準備,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還需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但這么做能激勵學生自主鉆研和創造,能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讓學生好學、愛學、樂學。
如在“整除和有余數的除法”一課中,教學有余數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時,我并沒有停留在“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這一條關系上,而是設計了一道式題:下面的除法計算,請你驗算一下是不是正確? 367÷23=15……22 讓學生嘗試完成。一段時間后,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了以下7種方法:
① (367-22)÷15=23 ②(367-22)-23×15=0 ③ 15×23+22=367
④ 367÷23=15……22 ⑤ 15+22×23 ⑥ 367÷15=24……7
⑦ 22+1=23 23×(15+1)=368 368-1=367
三、角色互換
在國際互聯網絡的時代,個人與個人在知識上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們在互聯網絡面前永遠是無知者。不少孩子們能很輕松地告訴你:如何上網,如何制作網頁,甚至還能幫你制作多媒體課件。在這些孩子面前,如果你還是老一套照本宣科,擺足老師的尊嚴,你將早晚失去學生,更無從落實素質教育。為此,我們如果學會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并學會向學生學習,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在學習“簡單的數據整理”時,孩子們要求獨立收集資料并制作成統計圖表,進行匯報。有一位同學根據那一周深圳連降大雨的情況,利用電腦做了一份“一周降雨量情況統計表”。在最后,她描述了收集資料的經過:原本以為網上會有一周降雨量的數據,哪知道根本就沒有,打電話去氣象臺,那兒也只有當天的雨量記錄,并不保存一周的情況。但她并沒有氣餒,每天堅持打電話去氣象臺問并做好記錄,經過一周終于完成了這份統計表。當時聽完,我的觸動很大。一則想當然的我也認為網上或氣象臺一定會有一周或一月的數據,聽完讓我增長了見識;二則讓孩子在課堂上唱主角,孩子的熱情大大提高。他們愿意主動去學,不僅學知識,更學到了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經驗。
四、及時鼓勵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緒、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積極的評價能夠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新課中,當學生提出與課本中法則、方法不同的見解時,我并不馬上加以評價,而是采用學生名字的“XX猜想”來鼓勵學生通過實際的檢驗,一旦檢驗成功,則將“XX猜想”改為“XX法”加以推廣應用。隨著一個個“XX法”的誕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一段時間后,我還鼓勵學生將自己這段時間學習,做一個小結,評出班級“數學之星”、“希望之星”、“細心之星”、“進步之星”、“優秀小組”……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并在這個過程中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興趣、情感的培養,教會學生怎樣學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總之,創造一個有較大的思維空間,且又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性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是讓學生好學、愛學、樂學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