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2)
南寧市2004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征詢意見稿)
為做好2004年我市課改實驗區(新城區)和非課改實驗區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和高中招生工作,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2004年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004年要切實改變以往畢業升學中以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惟一評價標準的做法,實行考試成績以等級的方式呈現,課改實驗區單列招生計劃,獨立命題,結合學生素質評定和體育考試,以APA(Academic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學術及能力測試) 方式錄取普通高中新生的辦法。
一、非課改實驗區初中學生畢業升學考試與高中招生辦法(略)
二、課改實驗區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及高中招生辦法
(一)學業評價
以新課程的培養目標為參照,結合新城區初中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實際以及對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實踐,通過學業水平考試、畢業生素質評定和特長鑒定,構建一個能比較全面評價初中畢業生素質發展的三維評價體系。
1、學業水平考試
①書面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
②地理、生物、歷史的畢業試安排在初二年級下學期由學校組織進行,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和歷史的畢業試安排在初三下學期四月份由學校組織進行。
③生物實驗操作考查、信息技術操作考查、勞動操作技能考查及音樂、美術等科目考查由各校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組織進行。
④畢業生升學考試
A、筆試考試(除數學科考試可使用計算器外,其他與非課改區同)。考生最終成績以A、B、C、D、E五個等級形式呈現。
B、體育考試(與非課改區考試同)C、實驗操作考試(與非課改區考試同)D、考試時間安排(與非課改區考試同)
2、學生素質評定(詳見《南寧市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方案》)
①按照《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礎性發展目標為基本依據,根據學生日常評價和過程評價的基本原則,制定《南寧市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方案》,由學校具體貫徹執行。
②評定工作包括綜合性評語和等級評定兩部分。綜合性評語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突出學生的特點、特長和潛能,等級評定采用A、B、C、D四個等級形式呈現。
評定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3、特長鑒定(與非課改區同)
(二)畢業標準及證書頒發
取得正式學籍的初中畢業年級學生,成績達到以下標準者準予畢業,發給市教育局統一印制的初中畢業證書。
1、畢業生素質評定等級為C以上(含C);
2、畢業試中各考試科目成績全部及格;
3、畢業試中各考查科目全部合格。
(三)高中招生錄取
1、報名(與非課改區同)
2、錄取
高中階段招生錄取工作由市教育局中小學招生辦公室具體實施,并采用遠程網上報名錄取。根據近兩年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含立項建設學校)指令性計劃中錄取新城區學生的比例劃定以上各校指令性招生計劃中對新城區轄區內學校學生招生的比例,以不低于歷年招生比例為原則,對新城區學生單列招生計劃,單獨招生。
(1)錄取依據
A、畢業生素質評定結果。
B、學術及能力測試(簡稱APA)(Academic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六門筆試成績等級加上體育測試等級共七項的組合。
C、相關特長證明材料。
D、兩名教師的推薦信。
(2)錄取方式(與非課改區同)
(3)特長生錄取(與非課改區同)
(4)指導性計劃招生(與非課改區同)
2004年3月15日
附件:
南寧市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方案
一、組織機構
(一)市教育局成立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評定方案,對學校評定工作進行指導,監控評定過程,對評定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二)各校成立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工作委員會,作為評定工作的領導和仲裁機構。委員會由學校領導、年級組長、教師代表和學生家長代表組成,一般為5至7人,經公示后報市教育局備案。
學校評定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本校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操作程序,指導各班級的評定工作,監督評定過程,接受質詢、投訴與舉報,及時糾正評定中的偏差,保證評定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認定評價的結果。
(三)初中畢業年級每個班都要成立班級評定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每個小組的成員應不少于3人,由班主任擔任組長。
評定小組成員名單須經本班學生認可,并由學校評定工作委員會審查公示。班級評定小組負責本班學生素質評定的具體工作。
二、評定內容和方法
評定的內容包括“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愛,交流合作,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責任意識,遵守公德”等十項,以表格的方式呈現。
評定的方法和程序是:
(一)自我評定。學生本人根據自己各方面的表現,結合評定表的內容,運用等級的形式進行自我評定。
(二)同學互評。學生分若干小組,采用無記名的民主測評形式,對本小組成員的日常行為素養進行等級評定。
(三)班級評定。班級評定小組根據學生個人評定和互評,通過集體討論,對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素養進行客觀、公正的等級評價,并作出綜合性的描述。
班級評定結果是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的最終評價,記入學生個人檔案,并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參考。
三、評定結果呈現
初中畢業生日常行為素養評定共分10項,每項均以等級呈現,分為A、B、C、D四個等級;表現好的評為A等,表現比較好的評為B等,表現一般的評為C等,表現不好的評為D等。
10項中有6項以上(含6項)評為A,且無C、D者,總評為A等;有5項評為A,無D者,總評為B等;有6項以上(含6項)評為C者,總評為C等;有5項以上(含5項)評為D者,或第三學年受到學校處分者,總評為D等。